偶爾看到板上的板友們會說「我是內線(後場)建軍」,然後選了一票都是禁區或是後場的陣容,看起來很威猛,但是檢視起來發現,蠻需要改造的。
Fantasy的首要重點不在於你選了哪個位置,而是你選的人能夠給你什麼項目的數據唷!所以當你選人前,請務必務必要去看你的聯盟比什麼,這會影響你要選的人!與其說是內線或後場建軍,倒不如說是「內線(後場)較能提供的數據建軍」。
舉例來說,之前有些板友分享的聯盟比傳統9項,然後TO改成A/T,或是傳統9項+OREB,或是FT%改成FTM,有這樣的改變時板友一定要去想想「哪些位置的球員,會提供較多這樣的數據」,從而去選擇你要的球員。
再來,當你選擇了你要「加強的比項」時,如果是H2H請算一算「你這樣的項目夠贏嗎」,有人選了滿手禁區玩傳統9項,火鍋手、籃板猛男一堆、罰球也不差,然後呢?你這樣贏個REB+BLK+FG%+FT%,你還不夠5項呀!所以請玩家們,務必花時間想想,你的強項夠多嗎?
最後,當你認知到重點在比項而不是位置時,「位置輸出數據的稀有性」常常會是重點,尤其當你的上場位置特別侷限(例如UT特別少),你就算選了滿手的PG,你每天能上場的人數就是只能這麼多(ex.PG+SG+G+UTx2),算你五個位置都能塞PG,平均每個給你9次助攻好了(這樣超頂級了吧?),你保證你AST能贏嗎?當對手在C的位置擺上M.Gasol+Noah,PF的位置擺上Gay、SF位置擺上AI9、F位置擺上Turner(以上助攻數上季平均在4以上),然後其他五格PG+SG+G+UTx2用一堆中後段的後衛(假設平均AST數為5)塞滿,算數一下,對手能送出的AST次數高達45次,而你不加上其他位置卻一樣只有45次,更不用說因為你把所有選秀都丟在PG導致其他項目的低落!
也因此,一些「能給出後場數據」的內線(ex.FT%、3PTM、AST、SLT)或「能給出前場數據」的後場(ex.REB、BLK、FG%),反而會是你在追求特定強項時,更應該特別注意的人選,這會讓你調度上更為靈活、而且能夠有更大的餘裕空間,來跟同類型對手競爭特定項目,同時又在其他項目把同類型對手給打垮。
- Oct 21 Mon 2013 18:47
【Fantasy Baskwtball】H2H的選秀思維跟項目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