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基本上來說,我們都說H2H要建立起明顯的強項,然後roto要均衡,但這幾年玩下來,發覺到:

1.H2H強項弱項太明顯時,遇到同性質的隊伍常常不小心會dominated。
2.Roto的均衡常常會因為某項數據關鍵球員的狀況崩盤。

也因此,有想過另外一種選秀跟操作思維:

H2H時如果前幾輪主將就是走全能無缺點型的,如LBJ、Durant、P.George、M.Gasol、P.Gasol、Batum、Harden、Melo,那不妨以建立多數的中上強項,不要留下太明顯的弱項,然後針對對手類型洗特定數據。

以12人盟來說,今年中段順位的要是選到George,可能第二輪接下來會搭到Batum、Jefferson、Horford,第三輪會搭到Noah、P.Gasol這些較無缺點、更為roto型的球員,這樣子傳統九項前三輪選完,例如George+Horford+P.Gasol,可以說是都還有發展的空間(這三個在同位置都是AST輸出大家),只要把PTS、REB、FT%固好,其他項目都也還有空間可以發展。

這樣子的好處,是在選秀的時候可以真正的去挑選最好的球員,而不用被迫去為了特定數據往下找太多。

但是這種玩法就要對於對手的強弱項判斷以及洗人的手法,要特別注意點。

再來,roto個人覺得「只求不傷身」不見得非要均衡,舉例來說,如果你第一輪選了M.Gasol(10)、第二輪Ibaka(15),第三輪(34)要是Sanders掉下來、第四輪(39)要是Noah掉下來,難道就因為「火鍋籃板夠穩了」放棄嗎?要是能夠把這四個湊齊,想必火鍋項目很有可能在球季不到一半的時候就能夠遙遙領先到無後顧之憂了吧?這時候再把這些人當中的幾個交易出去,留下足夠穩住領先差距的,然後專心來衝剩下幾個較弱的項目,不也可以嗎?而且到時候有些人對於BLK的需求很大時,也許換來的比你當初在選秀為了硬要追求均衡(舉例來說,在39順位跳過Noah而去選Jennings,但你現在可能可以拿Ibaka去換D-Will),而放棄當下最好的球員,得到更好的結果?

所以如果你對於何時該trade cats(項目)、以及判斷交易需求,還算有些操作手法的話,與其強求選秀完當下的均衡,不如更強調的是「如何選到整體實力最強」,固然數據贏1顆籃板也是1分、贏100顆籃板也是1分,但要是你在季中就可以贏100顆籃板時,你就可以把一個剩下可以生產80顆籃板的人換出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Utopian7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